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 公司新闻

    让考试作弊者无路可遁

    发布时间:2017/10/21
    来源方式:原创


    2010年6月7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南京中华中学考点,结束了考试的高考考生走出考场。


    安心摄

    2010年高考落下帷幕。考场上,考生同场竞技;考场下,舞弊与反舞弊也进行了激烈的较量。

    6月4日,湖北省破获今年首例高考舞弊案。湖北省洪湖市公安机关将意图利用无线电通讯设备在高考中舞弊的研究生周某及其同伙查处。另据新华网9日报道,甘肃靖远抓获3名兜售高科技作弊工具的犯罪嫌疑人。人们拍手称快之余,不禁对目前利用高科技舞弊的现状心生忧虑。

    本期视域栏目,聚焦各类考试中的高科技舞弊以及反高科技舞弊的较量。通过各方努力,舞弊者必将无路可遁,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必将得以维系。

    “魔界猖獗”——

    一个真实的高科技舞弊现场

    2010年1月9日上午,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一门,思想政治考试。8时5分22秒,在某大学考场监测到这样的呼号:“早上测音时间,听到就关机,听到就关机。”8时15分48秒,“昨天发的考前答案,可做参考,结合考中答案,双保险。”8时16分10秒,“0代表这个题目我们也没有答案。”考试进行近2个小时后,“政治考试单选答案,1到5题13434,11到15题33214”……考试结束,声音消失。

    2010年1月9日下午,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二门,英语考试。考试进行1个小时之后,在该考场又监测到同样呼号:15时1分55秒,“1到5题12323。”15时8分39秒,“各位考生请注意你接听的时候看有没有电子狗。”15时28分44秒,“students,会拼吧,student加个s”……声音一直持续到考试结束。

    这是反无线电舞弊的科技工作人员在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某考场内测试到的利用无线电进行舞弊的信号,信号包括“语音式”和“信息式”两种,前者由作弊考生在考场内通过耳机接收答案,后者由作弊考生在考场内通过特殊的手表、尺子等工具接收答案。仅在一门考试现场内,就发现十几个作弊源。

    记者了解到,在考试的前一天下午,该考场周围就出现了所谓“试音”信号,进行设备调试,来确保第二天答案能够准确传输给作弊考生。正式考试前半个小时,监测信号中可听到“测音”信号,例如“是否收到,没有收到速联系”、“听到的就关机,两小时后再开机”等,给作弊考生进一步的操作指示。

    考试开始后的半小时之内,基本没有作弊信号的出现,只有零星的“东西还没有来”、“他们在做,别急”之类的语音交流。考试开始后45分钟到一个小时后,无线电信号如潮水般涌入,主要分语音式和短信式两种,典型的是“1A 2C 3D 4C 5B”这样的答案,甚至包括“英译汉绝对不能照抄,只要意思相同就行。”这样的作弊技巧提示。

    考试结束前半个小时是作弊信号最密集的时间段,大段的问答题答案通过无线信号发送过来,甚至包括整篇的论述题和作文。为了保证效果,作弊分子还重复循环发送前面的选择题答案。考试结束,考生交卷,监测语音中还传来“发送结束”的提示,而后作弊信号一并消失,踪影全无。

    【记者点评】:作弊者公然在考试中利用无线电通信手段进行试题答案的传递,毫无顾忌。从维护国家考试的权威性以及绝大部分考生的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反高科技舞弊,迫在眉睫。

    “魔”“道”之争——

    “攻城战”与“守城战”的博弈

    根据某专业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的介绍,考试作弊最初大部分为个体作弊,手段也非常单一,部分考生利用抄纸条、夹带等方式将可能出现的考试信息带入考场,但作弊成功者寥寥。随着各类公开考试重要性的增加,考试作弊也由个体向群体发展,这时,无线电通讯工具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一般来说,如今的群体作弊都是有预谋、有组织的,每当有重要的公开考试前,网络上就会出现各种出售考试答案以及无线耳机、接收器等信息,同时,作弊组织会安排人参加考试,开考后,利用无线针孔摄像头或者微型扫描器等设备将考试试题传送到在考场外等候的枪手,外面的数个枪手分工同时做题,并将答案发给位于考场周边的作弊分子,他们通过无线通信设备将试题答案最终传送到买家手中,答案买家即作弊考生通过无线耳机、手表接收器、眼镜接收器等在考场内接受信息。更关键的是,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下,以上过程可以分布在全国的任意角落来完成。

    有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利用无线电设备作弊的手段具有隐蔽性高、接收答案方便迅速等特点。而且,从每门考试4000元到8000元不等的报价,到用5至6万元雇佣枪手答题,作弊团伙为暴利驱动。从考试当中现场截获的信息可以得知,作弊团伙往往分为两层,一层是总代理,管理着试题获取、枪手答题和答案分发,下一层为小团伙,他们把答案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给作弊考生。两层人员间的联系均为网络和无线电,一套题目从完成到传输给下级仅需30—40分钟。

    面对猖獗的高科技作弊手段,教育部门以及各地的教育考试机构和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反舞弊的工作。今年,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场建设指导意见出台,辽宁、湖南、吉林等省加大投入,加快考场电子监控建设。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副县长钟云琴介绍,2010年,农安县就通过要求在考点内每个考场、备用考场、违纪考生休息室、厕所安装手机信号屏蔽仪,考生入场前一律进行金属探测仪检查,考生不穿带有金属饰物的衣服、鞋帽,不准带电子式手表,只允许带指针式手表等方式对抗高科技舞弊。

    【记者点评】:考试诞生之日起,作弊与反作弊的斗争就从未停止。佛语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此借用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指高科技舞弊,“道”指反高科技舞弊。一方是“魔”,一方是“道”,一方是“攻城”,一方是“守城”。二者之间的博弈,既是正义和邪恶之间的较量,也是智慧和科技水平的斗争。一方面加大处罚力度、营造诚信考试的氛围,一方面提高科技反舞弊的水平,想必,“魔”“道”之争,仍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与考试相伴相生。

    任重道远——

    用“道高一丈”维护考试公平公正

    据了解,目前,高科技舞弊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突出表现是,作弊设备越来越小巧,配套设备越来越完备。2009年,就有作弊嫌疑人被发现采用一种骨传导式接收设备,像普通硬币大小,咬在嘴里,连耳机都不用。另外,从负责传出考卷,到部署答题,到下载答案,传送答案,以及放风防守,作案团伙分工明确。此外,作弊者往往利用考场周围复杂的地理环境为反舞弊制造困难,考场外的作弊设备可以距考场几十到几百米,甚至上公里,难于搜寻和清查。

    还有工作人员向记者反映,目前,对于推广反舞弊技术还存在一定困难。如一些地方教育考试部门缺乏积极性,这就导致技术人员只能在实验室测试反舞弊设备,而缺乏实地测试的机会和条件;此外,技术准入和许可方面也存在一定限制,即反作弊技术作为一种无线电设备,必须在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允许条件下进行部署(例如对频段的使用),而作弊分子是不需要也不会去遵守相关法规的,因此导致反作弊技术在和作弊技术的斗争中受到限制。他们建议无线电管理部门建立专门的考场无线电管理法规,以保障反作弊技术的有效实施。

    针对非法用频设备和违章设台用户不断增多的现状,有专家指出,非法无线电设备流入社会后,除被用作考试作弊的通信工具外,还广泛用于建筑工地、小区安保、商场和宾馆酒店,给无线电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建议从法律法规上加大对非法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强型号核准制度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加强台站核查和日常不明信号监测和查处力度。实行销售许可证制度。

    此外,针对涉嫌利用无线电进行考试舞弊者如何处理面临司法解释的问题。有专家指出,目前,能套用的法律依据是“泄露国家机密”,可处以2到7年刑期,但考题机密的有效期仍存在争议:一种认为只要考题开封后,即机密解除;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考题的机密性应延续到考试结束时。对于“泄露国家机密”需国家相关部门做出适当的司法解释,以改变目前公安机关无法对当事人进行司法处理,简单处以罚款或者不了了之的现状。

    针对目前大部分利用无线电设备作弊宣传、作弊设备销售、答案传递都是通过网络完成交易的现状,有专家建议加大计算机网络监控,对考试作弊信息予以屏蔽,从源头上遏制绝大多数作弊行为。

    还有更多的专家建议,反高科技舞弊,绝不是仅靠无线电管理部门或教育部门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的任务,营造舆论氛围、网络监控、设施配备、考场监控、嫌疑人抓捕、司法审讯……教育、公安、司法、宣传、工信……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记者点评】:从“人防”到“机防”,有人戏称,“高考作弊攻防战,越来越像007”。诚然,反高科技舞弊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的,但是,为了维护公平公正考试环境,为了保护绝大多数考生利益,这是必须付出的成本。相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随着各方面的努力,舞弊者必将无路可遁。

    近年来考试舞弊事件(链接)

    ◆2003年高考期间,陕西省南郑中学两名教师收受考生1.2万元,利用手机发送答案,涉案师生达67人。

    ◆2004年河南濮阳高考舞弊案。濮阳市第三中学政教处副主任田春山,组织监考老师集体高考舞弊,共有120名考生得到监考老师作好的答案,支付费用20万元。

    ◆2005年北京发生数百成人高考考生短信舞弊案。

    ◆2006年武汉英语统考舞弊案,11名涉案人员利用网络接收试题和答案,用手机短信传送考场。

    ◆2007年西安研究生入学考试案。西安无线电管理部门接到举报,现场获查考研“作弊电台”,控制了8名参与者。

    ◆2008年太原高考案。史某通过手机信息、网上传输等手段,从辽宁孟某处获取2008年高考试题“答案”,随后传给张某,由其传给作弊者。10名被告均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分别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

    ◆2009年吉林松原高考舞弊。一场高考,松原共抓获34名绑带作弊设备和答案者,收缴683套作弊设备,查到违纪考生33人。

    ◆2010年1月,研究生考试华中师大考点共查处8名作弊考生,除了1人将作弊材料写在手臂上外,其余的都是使用带有液晶显示屏的手表、橡皮擦、皮带进行作弊。
    电话:010-6210593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08号1号楼10层101
    版权所有:北京国瑞维讯科技有限公司